代代坚守的奉献之家

●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素凡
五月中旬,汛期刚过。望着别列孜克河跃进龙口平稳的水面,李青春悬着的心落了下来。
“回想起2010年春天发生的事,我还一阵后怕。”
李青春是十师一八五团水利工作站的一名职工。2007年,李青春毛遂自荐,主动要求到跃进龙口去守水,妻子张晓芸安顿好3岁的女儿,选择跟李青春同去。
别列孜克河在中国境内长130多公里,河水滋润着一八五团和哈巴河县数百平方公里土地,因此当地人称跃进龙口为“生命的咽喉”。
2009年,阿勒泰遭遇60年不遇的雪灾。2010年春季,融雪洪水暴涨,李青春在巡坝时发现河水已经上岸,随时都有漫坝的可能。一旦跃进龙口被冲毁,整个团场的用水都会受到影响,甚至会危害到周边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时间就是生命!李青春迅速报告团部,请求支援。当天,团里立即组织100多人迅速支援,李青春也加入了加固堤坝的队伍。3天后,水位线渐渐下降到警戒线以内。
跃进龙口守住了。
“每年的4月底、5月初是最危险的时候,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巡渠,以防河水冲垮堤坝。”
十五年间,每到汛期,李青春夫妇日夜轮换巡渠守水。跃进龙口地处野外,周边有上千亩野生林,没有一条规整的小路,供电设施也未覆盖,夏季酷热难耐、小咬肆虐;冬季漫长严寒、风雪弥漫。李青春夫妻俩克服种种困难,看守大堤、巡视堤岸、上报水情,一干就是15年。
“我是兵二代,我的父辈当年来到兵团,一犁头、一犁头地开垦荒地,在这里坚守了一辈子。”李青春说。“他们当年住地窝子,周围是一片戈壁荒滩,也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就退缩。”
跃进龙口还有一个名字,叫作“兄弟渠”。
在守水之前,李青春的哥哥李青海已经守了跃进龙口20余年。“我哥哥守水的时候,条件更加艰苦,没有电、没有人。他守了20余年,直到退休。”
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。对李青春而言,父辈无私奉献、开拓进取的精神早已融入他的骨血里。
世代坚守,精神传承。2021年,李青春的女儿李晶成为一八五团职工,三代人朝着一个方向前进。
“年幼时的我很不理解,为什么别人的父母都和孩子一起生活,我却只有寒暑假时才能见到他们。”提起自己的童年,19岁的李晶说。“直到我渐渐长大,才逐渐了解到父母的工作有多么伟大。”
“我要和我的父辈一样,在这片祖祖辈辈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上,扎实做好每一份工作,向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前进。”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棉田,李晶坚定地说。
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公鼠怕香蕉 原因竟是母鼠护子心切
2022-06-06 12:01 -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
2022-06-26 02:08 - 小米新旗舰首发骁龙8+:绝非半代小升级 数据功耗表现亮眼
2022-06-26 01:56 - 605名湖南援沪医疗队员搭乘5架包机返回
2022-06-26 02:05 - 2022宏碁全球春季新品发布会:多款新品发布 永续理念升级延续
2022-06-26 01:44 - 巧手做香囊增强亲子交流
2022-06-26 02:13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