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教育 广东生活资讯网 2024-05-30 514浏览

“熊孩子”的调皮捣蛋,是天性还是教养问题?

如今,“熊孩子”这个词,似乎成了大家口中的高频词汇。

甚至每当我们碰到那些调皮捣蛋、不守规矩的小朋友,就会不自觉地给他们贴上这个标签。

但是你知道吗?孩子们的活泼好动、天真顽皮,其实是他们成长路上最宝贵的财富。

所以是时候,让我们换个角度,来看待这些所谓的“熊孩子”了。



01

孩子们眼里的世界,总是那么新奇、那么未知。

正因为如此,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,总想去摸摸这个,碰碰那个。

前段时间,动车上的一个小家伙,不小心踢了前座一下,结果被大家冠以“熊孩子”的称号,双方因此争执不休。又比如,车厢里有个小孩跑来跑去,有人竟然提议要设立专门的母子车厢,好远离这些“熊孩子”。

其实,这些事件背后暴露出的,是我们对“熊孩子”调皮捣蛋行为的零容忍态度。



就说前不久吧,杭州有个三岁的小男孩因为和一个女子抢座位,被大家批评为“熊孩子”,家长也受到了不少指责。但仔细想想,一个三岁的孩子,他真的懂得成人世界的那些繁琐礼仪吗?

他们的行为,或许只是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。

实际上,孩子就是孩子,他们有着自己的天性和行为方式。活泼好动、好奇探索,这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点。

作为成年人,我们更应该用宽容和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他们,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。



02

想象一下,如果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,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宽容和引导,他们自然会变得更加自信、开朗。

比如,在车厢里跑动的孩子,如果没有打扰到别人,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?

当然,这种宽容不是放任不管,而是一种更为智慧的教育方式。作为成年人,我们真的需要学会不与小孩子过于计较,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。

谈起“熊孩子”,不少人都会有些反感。

但仔细琢磨,这种反感其实来源于我们对孩子的过高期望。



有人觉得,孩子嘛,一生下来就该懂得礼貌、规矩;有人则是喜欢插手管教,似乎这样就能显得自己特别有素质、有教养;还有那么一些人,可能本身就不太喜欢孩子,或者碰巧心情不好,就更容易对孩子的一些小调皮感到不耐烦。

说到底,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缺了点儿对孩子应有的爱心和耐心。

当然这并不是说,我们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视而不见。

孩子做得不对,当然要指出来,但也得有个度。有时候,我们对孩子的一点点小错就吹胡子瞪眼,好像他们犯了什么天大的错似的。这其实有点过了。

所以有时候,我们真的需要反思一下,是不是给孩子设了太多的条条框框,反而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?



03

就说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吧。

里头规矩特别多,虽然教会了孩子们要守规矩、懂礼貌,但另一方面,也可能限制了他们的天性和想象力。

有研究就显示,跟西方的孩子比起来,我们的孩子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确实有点欠缺。

这说不定,就跟我们给孩子定了太多规矩有关。

记得前些年有人对比了中国和日本的孩子,结果发现,咱们的孩子虽然看起来更听话,但似乎缺了那么点儿耐力和韧性。这说明啊,规矩太多,虽然能培养出“乖孩子”,但也可能让孩子失去了冒险和探索的精神。

就说前文中,那个杭州小男孩抢座的事情吧。

当时他才三岁,我们总不能要求他像个小大人一样懂事吧?也许在他眼里,所有的女性都像妈妈一样亲切,所以他才会有那样的举动。

如果当时那位女士能多点耐心,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,说不定事情就不会闹得那么僵了。



所以说对待孩子,我们真的得循序渐进,不能太心急。

孩子嘛,总会犯点儿小错,无心之失嘛,我们大人得学会宽容。就像以前特别火的漫画《蜡笔小新》里的小新,他老是捣蛋,但大家就是喜欢他,对他特别宽容。

小新有句话说得好:“我只是个小孩子,你何必跟我认真呢?”这不就是我们应该对孩子的态度吗?

管教孩子这事儿,真的得靠耐心和智慧。我们作为大人,确实需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,多包容、少指责。

这样,孩子才能健康成长,我们这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温暖。

总之,我们在这里为“熊孩子”正名,并不是要为他们的错误找借口,而是想提倡一种更宽容、更理解孩子的教育方式。

只有这样,孩子们才能在一个积极而宽容的环境里快乐成长。

广东生活资讯网

广东生活资讯网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广东生活资讯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5 by 广东生活资讯网 gd.cdxinw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